養護課堂丨園林養護過程中,應該如何修剪綠籬?
發布時間:2022-09-05 瀏覽:400
綠籬在園林綠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可修剪成各種造型并能相互組合,從而提高了觀賞效果。此外,綠籬還能起到遮蓋不良視點、隔離防護、防塵防噪等作用。在園林中常用的綠籬植物有:黃楊、女貞、紅葉小檗、龍柏、側柏、木槿、黃刺梅、薔薇、竹子等。
綠籬修剪方法技巧
修剪的原則:
對整形式植籬應盡可能使下部枝葉多見陽光,以免因過分蔭蔽而枯萎,因而要使樹冠下部寬闊,愈向頂部愈狹,通常以采用正梯形或饅頭形為佳。對自然式植籬必須按不同樹種的各自習性以及當地氣候采取適當的調節樹勢和更新復壯措施。從小到大,多次修剪,線條流暢,按需成型。一般的綠籬設計高度為60-150厘米,超過150厘米的為高大綠籬(也叫綠墻),起隔離視線用。
修剪時間:
當次修剪后,清除剪下的枝葉,加強肥水管理,待新的枝葉長至4-6厘米時進行下一次修剪,前后修剪間隔時間過長,綠籬會失形,必須進行修剪。中午、雨天、強風、霧天不宜修剪。
修剪的操作:
目前多采用大籬剪手工操作,要求刀口鋒利緊貼籬面,不漏剪少重剪,旺長突出部分多剪,弱長凹陷部分少剪,直線平面處可拉線修剪,造型(圓型、蘑菇型、扇型、長城型等)綠籬按型修剪,頂部多剪,周圍少剪。
定型修剪:
當綠籬生長達到設計要求定型以后的修剪,每次把新長的枝葉全部剪去,保持設計規格形態。
多數綠籬是按一定形狀修剪的,但對生長緩慢的樹種,以及高式竹籬和以觀花為目的的花籬,多不作修剪,或只作高部枝條的調整。對于需要修剪的綠籬,可營建成以下幾種形式:
1、修剪成同一高度的單層式綠籬;
2、由不同高度的兩層組合而成的二層式綠籬;
3、二層以上的多層式綠籬。從遮蔽效果來講,以二層式及多層式為佳,多層式在空間效果上更富于變化。
通過刻意修剪,能使綠籬的圖案美與線條美結合,還能使綠籬不斷更新,長久保持生命活力及觀賞價值。
綠籬的修剪時期及次數:
綠籬修剪的時期,要根據不同的樹種靈活掌握。對于常綠針葉樹種綠籬,因為它們每年新梢萌發得較早,應在春末夏初之際完成第一次修剪,同時可一并獲得扦插材料。
立秋以后,秋梢又開始旺盛生長,這時應進行第二次全面修剪,使株叢在秋冬兩季保持整齊劃一,并在嚴冬到來之前完成傷口愈合。
對于大多數闊葉樹種綠籬,在春、夏、秋季都可根據需要隨時進行修剪。為獲得充足的扦插材料,通常在晚春和生長季節的前期或后期進行。
用花灌木栽植的綠籬不大可能進行規整式的修剪,修剪工作最好在花謝以后進行,這樣既可防止大量結實和新梢徒長而消耗養分,又能促進新的花芽分化,為來年或以后開花做好準備。
轉載:互聯網(侵權請聯系刪除)